西伯利亚的白桦林在七月依然透着寒意。一架机龄49年的安-24客机在阿穆尔州上空盘旋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,机长正进行第二次降落尝试。浓雾笼罩着跑道,仪表盘闪烁的微光是驾驶舱内唯一的光源。15公里外,滕达机场塔台工作人员紧盯着雷达屏幕,突然,代表航班的信号点消失了。
7月24日中午,安加拉航空公司的这架班机执行哈巴罗夫斯克-布拉戈维申斯克-滕达航线,载着43名乘客(含5名儿童)和6名机组人员。飞机在阿穆尔州滕达机场首次降落失败后,机长拉起操纵杆复飞,准备二次进近——这成为他与塔台的最后一次通话。失联后12分钟,俄紧急情况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。一架米-8直升机从布拉戈维申斯克紧急升空,12人地面搜救小组同时扑向茫茫林海。但阿穆尔州密集的原始森林如同绿色迷宫,残骸定位难度陡增。
三小时后,直升机在距滕达机场15公里的山坡上发现异常:金属碎片散落,机身燃着刺目的火光。经确认,正是失联客机残骸。现场无生命迹象,49人全员遇难。由于地形陡峭且燃烧未止,救援队甚至无法降落。
涉事安-24生产于1976年基辅飞机制造厂,机龄已近半个世纪。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其适航证竟被延长至2036年。该机型作为苏联时代产物,2005年曾因迫降起火致28人死亡;今年5月,另一架安-24在伊尔库茨克降落时前起落架故障冲出跑道。当天的天气成了压垮飞行员的最后一根稻草。阿穆尔州夏季多雾与强风交替,滕达机场被低能见度笼罩。更棘手的是,机场周边遍布低矮山丘,进近路线被森林包围,飞行员必须严格沿固定航线飞行。残骸散落位置恰在关键检查点附近,暗示机组可能在浓雾中偏离安全通道。
黑匣子数据显示客机全程未发紧急信号。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已立案刑事调查,重点聚焦“机组操作失误”。资深机长伊万诺夫在社交平台分析:“第二次进近时若遭遇风切变,老飞机动力不足可能瞬间失控。”
事故引发了中文互联网激烈争论,观点阵营泾渭分明。一些网友痛斥:“适航证延至2036年?拿乘客当小白鼠!” 有人翻出俄航“黑历史”:2021年同款安-28坠毁致10人死亡;1994年俄航593航班因机长让儿子操作致75人丧生。有人嘲讽:“苏联遗产早该进博物馆,不该在天上飞。” 另有部分网友怀疑乌军趁乱动手,但军事博主反驳:“坠机点在俄腹地,乌无人机航程根本够不着。”
这场悲剧暴露了隐患。适航证“续命”乱象背后,是俄罗斯偏远地区航空的无奈——安-24这类螺旋桨飞机因起降距离短、维护便宜,仍在西伯利亚等基础设施薄弱地区服役。财政压力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:2021年延长该机适航证至2036年的决策,如今看来如同“死亡倒计时”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驾驶舱文化的沉疴。尽管俄航后续加强管理,但民航专家指出:“俄罗斯部分地方航空公司仍存在‘机长权威至高无上’的陋习,副驾不敢质疑命令,这是重大隐患。”
西伯利亚的冷风穿过白桦林,吹动着安-24残骸上未燃尽的碎片。49个生命在此定格,其中包括那双本应奔跑在夏日草地上的5岁童鞋。飞机适航证上“2036年”的印章在火光中扭曲变形,像一句残酷的嘲讽。当航空安全向成本妥协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,当老旧机型在政商博弈中强行“续命”,谁会是下一个从雷达上消失的光点?俄远东的这场大火,该烧醒装睡的人了。
永信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